人生自古谁无死?
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——《过零丁洋》宋代 文天祥
译文:
自古以来,人终不免一死!倘若能为国尽忠,死后光照千秋,青史留名。
赏析:
这首诗既叹国运又叹自身,把家国之恨、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。
爱国主义是中国人骨子里特有的精神,文天祥的这首《过零丁洋》,读起来热血沸腾,豪情万丈。
诗人发出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诗句,以磅礴的气势、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。
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
——《满江红·和郭沫若同志》毛爷爷
译文:
要等一万年后才等来胜利,实在是太久,我们要抓紧时间,力求主动,只争朝夕。
赏析:
毛爷爷的诗词别树一帜,完胜大多数的唐诗宋词,光在气势上就已经赢了~
全诗言简意赅,气急势迫,既富有哲理性,又具有号召力,世界大事太多,人类不但要征服自然,还要变革社会现实,而关系到人类命运的革命大事,更是刻不容缓。
天地在不断地运转,岁月在飞速地流逝,只有以有限的生命去从事无限的革命事业。
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
——《夏日绝句》宋代 李清照
译文:
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,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。
赏析:
李清照虽是女性,但这首诗写的慷慨激昂,振奋人心,全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,却连用三个典故,可谓字字珠玑,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。
此句借古讽今、抒发悲愤,词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、不作为的行径。
我自横刀向天笑,
去留肝胆两昆仑。
——清·谭嗣同《狱中题壁》
译文:
面对带血的屠刀,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,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、光明磊落,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。
赏析:
戊戌变法失败,谭嗣同本来有机会可以逃走,但坚持留了下来,最后被捕,他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,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,激发起变法图强的革命狂澜。
此句抒发诗人大义凛然,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,表现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,洋溢着豪迈壮烈的爱国精神。
粉身碎骨浑不怕,
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——明·于谦《咏石灰》
译文:
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,就是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。
赏析:
明代的于谦,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,没想到宋英宗复辟后,却以“谋逆罪”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。这首《石灰吟》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。
诗人以石灰作比喻,表达自己为国尽忠,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。
位卑未敢忘忧国,
事定犹须待阖棺。
——《病起书怀》 陆游
译文:
职位低微,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,即使事情已经商定,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。
赏析:
此句写出了陆游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。
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这一传世警句,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,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,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,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。
埋骨何须桑梓地,
人生无处不青山。
——毛爷爷《七绝·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》
译文:
死后何必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,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,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。
赏析:
诗人用先否定、后肯定的手法,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,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,一个胸怀不凡志向的英勇形象跃然纸上。
呜呼!
楚虽三户能亡秦,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!
——《金错刀行》 宋代 陆游
译文:
哎!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,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。难道我中华泱泱大国,竟会没有把金虏赶出边关的英雄吗?
赏析:
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。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,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,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。
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,抒发了誓死抗金、“中国”必胜的壮烈情怀。
长风破浪会有时,
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——《行路难·其一》唐代 李白
译文:
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,到那时,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。
赏析:
公元742年,李白终于有了做官的机会,但被皇帝架空职权还受到其他权臣的排挤和嘲讽,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,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《行路难》。
此诗表现出诗人宽大的胸怀与动人的气魄,让人豪情顿生,常用来激励人们即使处于困境也要有乐观积极的精神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,
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——屈原
译文:
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,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。
赏析:
出自先秦屈原的《离骚》,当时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,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,“发愤以抒情”创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诗。
屈原虽被放逐,但为探寻国家的富强之路仍未停歇,展现出屈原坚持正义的刚毅不屈的伟大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