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是如何夸赞别人有才”的?

时间:2024-11-28 11:05:42

《古人如何赞叹卓越的文学才华》

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其重视文化艺术的国家,而轻视科技和理工领域。科举考试更是以经义、策问、诗赋为主,造就了大量具有出众文学修养的人才。即便是今天,在某些单位,掌握文字能力的"笔杆子"依然更容易获得重用和晋升。然而,这种重文轻理的观念也给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。究竟古人是如何赞颂文人的才华,又有哪些独特的词语和典故?让我们一起来探讨。

▸"才高八斗"的典故

南北朝时期,诗人谢灵运因其卓越的山水诗而享有盛誉,被誉为"江东第一"。他曾自叹才能不及同时期的曹植,称自己不过是"一斗"之才,而曹植则是"八斗之才"。这种对于曹植才华的崇敬与仰慕,使"才高八斗"成为后世用来赞颂文学天才的典型称谓。

▸ "江郎才尽"的典故

南朝江淹被誉为辞赋大家,其作品艺术风格独具特色,在当时可谓绝代。但根据《诗品》的记载,江淹曾有一场奇异的梦境,梦见有一美丽的男子自称郭璞,说曾在他处多年,并将一支五色笔还给他。此后,江淹的文采似乎大不如前,故有"江郎才尽"的说法流传至今。

▸ "夺席之才"与"夺锦之才"的典故

东汉光武帝时,侍中戴凭对经典的精通和辩才无双,一连夺得五十余个席位,在朝臣中独树一帜。后世因此将此类善于辩驳的才能,称为"夺席之才"。

另一次,武则天游览洛阳时,下令众臣即席赋诗,诗先成的东方虬获赐锦袍,但武则天后来觉得宋之问的诗更胜一筹,便又夺回锦袍赏给宋之问。因此,"夺锦之才"也成为称颂文采出众之人的词语。

▸ "扫眉之才"与"咏絮之才"的典故

唐代女诗人薛涛倾心诗文,以才华著称,被誉为"扫眉才子"。而东晋大臣谢安家中雅集时,他女儿谢道韫以"比白雪如柳絮"的妙喻获得父亲的赞许,后世称此类诗人为"咏絮之才"。

▸ "王佐之才"与"五步/七步之才"的典型

董仲舒、荀彧等人被当时的名士称为"王佐之才",意指他们的才能足以辅佐君王,具有非凡的治国才能。而唐代书生史青和三国时期的曹植,都以极快的速度即兴作诗,被后人称为"五步/七步之才",突出他们惊人的才思敏捷。

▸ "学富五车"与"著述等身"的形容

这些词语主要用来形容博学多才、学富五车的学者,如东晋的惠施和北宋的贾黄中等。他们所阅读的书籍之多,足以装满五辆车厢,堪称"学富五车"。而贾黄中更是从小就被父亲要求站立诵读,其著作堆积成身,后世因此有"著述等身"之说。

相关推荐